【写意中国 探寻汉字起源】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千年书院 文脉相传 环球视点

2023-02-22 16:54:44 来源:央广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广网郑州2月22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和发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祈福迎宾仪式(央广网发 戴泽鑫摄)

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在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和培养造就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而被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原名嵩阳寺,是一处佛教活动场所,僧徒曾经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开始被道教占据,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此修炼。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为使孔孟思想不至没落,把办教育、传授儒学作为己任,纷纷聚集于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改为太乙书院,自此,嵩阳观逐渐成为一个儒家思想传播的场所。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以及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这里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亦称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为嵩阳书院。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的大臣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便退居离开朝廷,因这里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在此执教,而司马光的伟大巨著《资治通鉴》其中的第9至21卷就是在这里写的。

二将军柏(央广网发 戴泽鑫摄)

现在的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近1万平方米、分五进院落,其中有古建筑106间。十几年来,由于文物部门的重视,对一些房屋和文物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得这座古老的书院重新以蓬勃的生机出现在游客面前。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也很多,最著名的是2株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两株柏树树龄都在45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树木。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