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小麦已经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小麦安全生产,近期,安徽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专家多措并举,用科技助力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自2月份以来,植保质安所10多名专家30余次分赴太和、临泉、怀远等地,通过现场培训或田间指导,推广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同时通过发放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电话答复,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农村广播等媒体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科普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小麦赤霉病防控。
“我们依据多地赤霉病菌源调查、小麦苗情长势、气象预报等因素,结合赤霉病发生规律,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编印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所长戚仁德研究员介绍,针对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过程中,由于农药雾滴的飘移和蒸发造成药效降低、环境污染和作物药害等问题,科研团队一方面研制了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安全、高效、降毒效果的专利及配方,另一方面以效果好的配方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不同助剂,筛选出药剂和助剂的最佳组合,并进行大田示范。“通过药剂和助剂的相互融合,达到提高防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增产的目的。”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主产区的首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带病籽粒产生的真菌毒素会恶化籽粒品质、威胁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制约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专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麦赤霉病防控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明确了不同轮作模式下,省内小麦赤霉病菌种群分布情况,建立了精准的DON毒素快速检测方法,探明了省内区域毒素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为抗性品种布局和政府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药时期和不同施药次数对赤霉病防效及毒素的影响,并通过长期监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评估新药剂的抗性风险,分析指导田间用药。此外,还筛选了生产中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其毒素控制效果好的药剂,研制出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控病减毒效果的专利、配方及桶混、飞防专用助剂,并联合药企进行转化登记。”戚仁德说。(本报记者 汪永安)
(资料图片)
当前,我省小麦已经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确保小麦安全生产,近期,安徽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专家多措并举,用科技助力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自2月份以来,植保质安所10多名专家30余次分赴太和、临泉、怀远等地,通过现场培训或田间指导,推广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同时通过发放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电话答复,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农村广播等媒体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科普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小麦赤霉病防控。
“我们依据多地赤霉病菌源调查、小麦苗情长势、气象预报等因素,结合赤霉病发生规律,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编印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所长戚仁德研究员介绍,针对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过程中,由于农药雾滴的飘移和蒸发造成药效降低、环境污染和作物药害等问题,科研团队一方面研制了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安全、高效、降毒效果的专利及配方,另一方面以效果好的配方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不同助剂,筛选出药剂和助剂的最佳组合,并进行大田示范。“通过药剂和助剂的相互融合,达到提高防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增产的目的。”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主产区的首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带病籽粒产生的真菌毒素会恶化籽粒品质、威胁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前制约小麦生产安全及麦类食品质量安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专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麦赤霉病防控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明确了不同轮作模式下,省内小麦赤霉病菌种群分布情况,建立了精准的DON毒素快速检测方法,探明了省内区域毒素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为抗性品种布局和政府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我们研究了不同施药时期和不同施药次数对赤霉病防效及毒素的影响,并通过长期监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评估新药剂的抗性风险,分析指导田间用药。此外,还筛选了生产中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其毒素控制效果好的药剂,研制出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控病减毒效果的专利、配方及桶混、飞防专用助剂,并联合药企进行转化登记。”戚仁德说。(本报记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