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能赢美国吗?

2023-08-27 06:12:00 来源:地球知识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非凡油条 Author 豆沙包

重要通知


【资料图】

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 AI 办公工具学习课程。

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

近几年来,我国云计算市场蓬勃增长,竞争激烈,中国云厂商开始跟随客户的需求发展海外业务。亚太地区因市场相似成为了中国厂商的第一站,目前阿里云是亚太第一的 IaaS 提供商。进一步向欧美市场拓展时,中国厂商不得不与亚马逊、微软等巨头正面对决,中国云厂商以自身优势争抢客户,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在未来发展中,中国云厂商仍然要做好出海本土化,也要守好本国市场。

云计算——信息时代的水和电

" 云计算 " 是什么?尽管它是互联网科技的热词之一,但很多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接触到云计算。

" 云计算 " 产生的背景是,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个企业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就是将由客户推动、数字优先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的所有方面,包括业务模式、客户体验以及流程和运营。这些往往需要算力的支持,而算力来源于服务器。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在业务高峰期所需的硬件资源很多,但平均下来的负荷并不高,然而服务器还得按照最大需求来配,分配很不灵活,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如果能把这些服务器闲置的能力整合成一个资源池,然后再出租给其他公司使用的话,不但变废为宝,甚至还能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

这就是 " 云计算 " 的概念。" 云 " 指的是资源池," 计算 " 指的是服务器的算力。

2006 年,谷歌在搜索引擎大会上正式提出了 " 云计算 " 的概念。亚马逊云早在谷歌提出这个概念的 5 个月前,就推出了商用的 " 弹性计算云 " 服务。

这两个标志性的事件,正式宣告了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 云计算 " 按照服务内容由少到多,又进一步分为三级服务:IaaS、PaaS、SaaS。

IaaS 提供虚拟服务器,用户需要自己装系统、开发软件和跑业务,称为 " 基础云 "。

PaaS 提供虚拟服务器的同时,还搭建好了开发平台,称为 " 平台云 "。

SaaS 提供虚拟服务器、开发平台和软件,全方位服务到家,称为 " 软件云 "。

云计算的概念,相当于你不需要筑坝蓄水和引水净水,只要付钱就有水用;你不需要烧煤发电和建设电网,只要付钱就有电用。

毫无疑问," 云计算 " 已经成了信息时代的水和电。

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厂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一类是以天翼云为代表的国有通信厂商。

以 2022 年的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为例,各大厂商的市场占比分别为:阿里云 ( 25.0% ) 、天翼云 ( 16.3% ) 、移动云 ( 10.3% ) 、华为云 ( 10.1% ) 、腾讯云 ( 9.7% ) 、联通云 ( 6.4% ) 。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目前是世界第三、亚太第一的 IaaS 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 IaaS+PaaS)。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 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达 4550 亿人民币,较 2021 年增长了 40.9%。

与此同时,2022 年全球的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4910 亿美元,较 2021 年增长了 19%。

尽管中国市场的增速高于全球增速,但增速有所放缓,竞争十分激烈,并由此开启了价格战。

4 月 26 日,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 15%至 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 50%。

5 月 16 日,腾讯云、移动云宣布启动降价。腾讯云部分产品的价格最高降幅为 40%,移动云最高降幅为 60%。

由此可见,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早已经硝烟弥漫。

中国云厂商出海,面临全球巨头的 " 三板斧 "

按照 2022 年的平均汇率计算,2022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仅为全球规模的 13.8%,海外市场无疑是一块更大的蛋糕。

近几年来,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向海外发展客户成为了头部厂商的发展战略之一。

亚太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是中国云厂商出海的第一站。

一方面,亚太市场数字经济活跃,存在大片市场蓝海。Gartner 数据显示,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亚洲国家云计算市场增速均在 60% 左右,远超欧美。

另一方面,东南亚市场乃至整个亚太市场,与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减少了本土云厂商的试错成本,可以很快适配当地客户的需求。

目前,中国云厂商出海范围已经不限于亚太地区,而是逐渐开始远赴欧美、非洲等市场。

欧美地区有相对丰富的市场蛋糕。2022 年,北美洲占据了 52.14% 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其次是欧洲地区 ( 23.41% ) 。

但登陆欧美地区,意味着中国厂商将与亚马逊云、微软等全球头部厂商进行正面对决。

2018 年 ~2020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的数据显示,亚马逊云的份额一骑绝尘,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微软、阿里云和谷歌。

云计算市场早已形成了 " 一超多强 " 的竞争格局。

亚马逊云和微软有如今的地位可归因于 " 三板斧 ":价格战、技术输出和生态建设。

不仅是中国厂商喜欢打价格战,作为云计算的巨头,亚马逊云也非常热衷于降价。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2020 年 5 月,亚马逊云降价高达 82 次。早前,亚马逊云的 CEO 也公开表示:" 降价是我们的核心策略 "。

在亚马逊云的猛烈攻势下,微软和谷歌等厂商纷纷下调云计算服务价格,并将 " 价格战 " 蔓延至全球范围。

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降价 " 势在必行 "。

云计算是对服务器资源的租赁,卖的是算力、存储。这种租赁模式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客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

规模效应将推动成本降低,只要撑过最开始的盈亏平衡点,再保持降价幅度小于成本下降幅度,就能实现 " 卖的越多、赚的越多 "。

亚马逊云打 " 价格战 " 最大的底气就在于它的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用户规模最为广泛,因此边际成本是最低的。

通过价格战打下江山之后,技术是守好江山的关键所在。

亚马逊云可以为客户提供超过 200 多项全功能的服务,计算实例更是超过 400 种。

微软则以技术含量更高、增量价值也更高的 SaaS 软件作为突破口,不断放大 " 云 + 端 " 的技术优势,以缩小与亚马逊云的差距。

谷歌也频繁在技术领域秀肌肉,比亚马逊云和微软更早提出容器、Serverless 等概念,在 AI、机器学习等方面也相对领先。

尽管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但云计算市场的斗争背后是一场生态之战。

亚马逊云、微软都有运营多年的合作伙伴计划,生态链完整。

但谷歌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与前二者匹敌的生态合作伙伴渠道体系,这也导致其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经过 " 三板斧 " 的一套打法,亚马逊和微软稳居全球云计算市场的最头部。

以自身优势争抢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和高效服务

面对全球巨头的 " 三板斧 ",中国厂商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多重因素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步伐,中国云厂商可以优先抢占这部分客户。

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帮助超过 22 万中国企业出海,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出海服务。

腾讯云于 2016 年开始开展海外业务,也是受中国出海企业的需求推动,因为这些企业在国内已是腾讯云的客户。

并且,头部厂商还会从自身优势渠道切入海外市场,如同电商之于阿里,游戏之于腾讯。

阿里云优先选择阿里生态体系内的合作伙伴,主要是金融、电商类客户,快速抢占份额。

腾讯云以旗下的游戏、音视频为突破口展开海外云服务。

华为云则是充分利用华为在通信行业的品牌声誉,将不少国外电信运营商用户拥入怀中。

其次,中国云厂商通过国内的竞争锻炼了产品能力和成本控制,可以带来更高的性价比。

以 2019 年出海的闪剪智能为例,视频类企业通常需要配备 GPU。

海外云厂商的 GPU 资源的价格非常标准,用多少就付多少钱,没有太大的改变空间。

但腾讯云可以为闪剪智能调配闲置资源,帮助降低闪剪智能的运营成本。

价格方面,2020 年海外云厂商的价格是腾讯云的 8 倍,视频解决方案的价格大概是 1.5 倍。

在直播领域,海外云厂商的解决方案价格高,支持的场景还少,性价比很低。比如,海外云厂商不支持在中国直播,在非洲直播也很困难。

而腾讯云在价格更低的情况下,反而可以满足更多需求。

例如,腾讯云帮助非洲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Boomplay 解决了其直播产品的 IM(即时通信)和 RTC(实时音视频)。

此外,中国云厂商还把中国市场的服务模式搬到海外,在解决问题和反馈客户方面提供非常高的效率。

国外的工作沟通方式是提工单,然后提完可能要 1-2 天才能回复。并且,有的厂商问题响应和反馈沟通的周期以周为单位,效率可见一斑。

与之相反,中国云厂商提供的是 7x24 小时的服务,比如,闪剪智能和腾讯云都是直接在群里沟通。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云厂商的服务模式会向各类企业慢慢渗透,并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条件。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亚马逊云的巨头地位。IDC 数据显示,在中国企业出海使用海外公有云 IaaS 资源的统计中,亚马逊云占比近八成。

不过,据环球网引用外媒信源,拜登政府拟出台新规,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

这一新规通过的话,亚马逊、微软等美国云计算服务商,在向中国客户提供使用先进 AI 芯片的服务前,需先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

此举是为了避免中国 AI 公司在不购买管控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云服务获得计算能力,从而绕过美国出口限制。

反过来说,这对于中国云厂商,或许是一波可能的替代机会。

既要出海本土化,又要守好本国市场

云计算是一个长期的赛道,距离抵达终点尚有很远的距离。

中国云厂商最大的优势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覆盖各行各业。在地缘政治和厂商对比下,中国云将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先选择。

而对于其他国家的本地云计算用户而言,中国云厂商长期以来建立的性价比优势和解决问题的高效率颇具吸引力。

尽管如此,但海外市场对中国云计算品牌的整体认可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下一步中国云厂商还需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云产品性能提升、品牌建设、标杆案例等方面勤下苦功。

与此同时," 本土化 " 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面对海外市场的争夺上。

中国云厂商所提供的中国式服务,也不应一味地照搬照抄,简单粗暴地复制到海外。

如何推动本土化进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探索出符合当地市场环境、融入本土产业发展的模式,逐步成为云服务厂商的重要方向。

中国云厂商做好出海 " 本土化 ",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要贴合国外企业业务场景需求,并根据企业业务需求不断演进迭代,走出一条符合国外企业出海需求的差异化道路。

其次,必须深刻洞察用户需求,根据当地市场环境作出合理的业务调整,与优质厂商加强合作,通过布局产业生态构筑更高的竞争壁垒。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出海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合规性问题,提前做好风险评估。

云计算上半场,各大厂商比拼的重点是产品和技术能力。进入下半场之后,应用和服务将成为新的角力点。

出海 " 本土化 " 是中国云厂商前进的方向,而守好中国市场则是护住后方的关键。

在中国云集体出海的同时,中国市场呈现出的发展潜力也吸引了海外云厂商纷纷加码中国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 CEO 强调,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布局之一。近几年来,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加速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截止 2021 年,亚马逊云为了客户拥有基本跟全球同步的技术服务,在中国落地了 220 多项服务和功能,实现亚马逊云科技所有的核心服务落地中国,基本覆盖各方面用户的各种需求。

微软在日前召开的年度技术大会 Ignite2022 上,一口气推出 100 余项智能云服务,大量落地中国市场。IDC 报告显示,在中国公有云 IaaS+PaaS 市场份额中,微软云位列第九。

在未来,云计算将打破国界、地域的限制,无论是国内各家云厂商之间,还是中外云厂商之间,双向交互会变得越来越多。

毫无疑问,云计算将成为全球性的市场竞争。

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

1

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 A 股大盘形势的影响。

2

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

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

3

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

4

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 AI 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 非凡油条 " 目前年费为 100 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

上一篇:

中国首发,起亚EV5会合国人口味吗?

下一篇:

中国首发,起亚EV5会合国人口味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