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枪的清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实每年都会间歇性的出现对清华北大的非议,同时也会有莫名捧一捧科大与军工传统院校的舆论,这些都不稀奇但现实运行的情况显然不是网络舆论的样子,又回到了熟悉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生活中并不少接触清北的天之骄子,小圈子里照样是正态分布,区别只是砸的资源多了,利益集中了,就会在每个方向上显得扎眼。早些年看某校学生会选举,大部分人根本不care但一小部分人乐在其中,你有多少票我有多少票,怎么交换利益搞的当自己是“人大代表贿选”一样。你要问他们怎么这么起劲,也很简单,特殊的学校给予了他们对未来的一些憧憬。同样也有啥都不care醉心于自己的学术的。也有一心要当文艺青年社会良心的。
但总体来说,由于大家都是层层选拔才能登顶清北,自然普遍的根深蒂固更看重个人奋斗的权重,pk掉别人我才能上这也是客观现实,能考清北本质上是选出来而不是教出来的。所以如何指望集体主义观念别说清北,我想小升初,初升高早给磨没了。
也有朋友质疑怎么清北的都出国了,我倒是觉得人觉得自己适合在哪就在哪,强扭的瓜不甜,该想想怎么让咱家这块地成高产田实验田。
往小了说,各省的超级中学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如何?估计也不比清北好多少吧?不过是清北太有名,上的人少,看的人多自然就有了流量罢了。
其实回归到家庭层面,独生子女一代,某种程度上子女有出息对于家庭并不一定是旁人夸的“有福气”。绝大部分这类家庭都存在子女与父母分居两地,照顾老人困难,有的极端的甚至四地分居。最终就成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如果让家长再选一次,我相信也不会改变剧情。最终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家庭层面都客观普遍存在的问题,更不要说放大样本量到全国。
倒是前段时间在北京和几个朋友聊天,几位都是由于学校与专业根正苗红被国际名校卡了签证与录取的苦哈哈小朋友。有时候我也在想,本来这帮未来的工程师还不恨谁,这么一折腾反倒是逼着这帮孩子废寝忘食搓个大炸弹扬了你全家。谁也没想到最能做思想工作的还是强敌,我也和各位小朋友开玩笑,掐指一算,这时候留完学回来可能确实也会出现大不了三五岁的学长和你有资历上无法跨越的鸿沟,留在国内尽早跟项目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继续努力申请海外名校,可能就得考虑考虑哪些领域或者行业是四年内不指望出菜的,那把本事学扎实了再回来也挺好。
说到底,希望各位天之骄子越飞越高,而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是尽量多为自家的梧桐树施肥浇水,不然自家的凤凰自家养死了更难受。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句空话,所以好钢用来挣钱,至于国家层面需要解决的非市场经济需求自然也就由其他人承担了,毕竟这类项目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少花钱不赔钱。
最后说两句科大,我个人认为,人优秀也讲究是否适合,很大程度适合比优秀更重要。职业军人的职业路径并不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人。我个人一般觉得科大在军校里不属于性价比高的,如果分远高于一本线又有从军梦想,我一般建议去一个双一流的军队需求专业,再大学生入伍,如果觉得适应,再走直招,不适应也可以去院所,稳妥实惠。实事求是的说,军队并不是个对知识分子有倾向性的小社会,所以谨慎的选择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那些更适合的人负责。
回想几年前没有直招政策,不少朋友热爱这项事业退而求其次选非现文留下来,现在回头看估计也是五味杂陈,很多时候一个指标,一纸政策能决定的远比大众看到的多但落到一个家庭身上就可能彻底改变了命运走向。